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惠州唯一!仲恺沥林上榜全国“2023镇域经济500强”

来源:今日惠州网    时间:2023-08-28 10:23:38

原标题

仲恺沥林上榜全国“2023镇域经济500强”

为惠州唯一上榜建制镇


【资料图】

8月22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与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位列全国417名,为我市唯一上榜的建制镇。

据介绍,该榜单设置评价“单门槛”,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或等于1.5亿元,同时综合考量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工业水平、消费能力4个方面。

“沥林镇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充分体现了我镇强大的镇域经济实力。”沥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旭东说。

这座工业小镇究竟强在哪?缘何能够成为“惠州唯一”?

高位推动

精准发展定位,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沥林镇,位于仲恺高新区西南部,有惠州市“西大门”、仲恺高新区“西部廊道”之称。全镇总面积48.29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总人口7万余人。

近年来,沥林镇锚定“重塑工业重镇、打造活力沥林”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南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即北部高端产业集群、南部生态休闲旅游、中部繁荣商贸经济圈。“这次沥林镇能够上榜‘镇域经济500强’,实力的背后是这一战略的极大助力。”李旭东告诉记者。

仲恺沥林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沥林镇结合现状,精准给各片区确定发展定位。沥林镇位于仲恺高新区这一“国字号”园区,其北部英山片区位于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这是仲恺建设惠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国家一流高新区的重大战略发展平台。天然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所以定位北部高端产业集群,将工业做实做满,打造现代产业新城。沥林镇南部村庄山水禀赋优异、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农产品特色凸显,位于仲恺“2212”乡村振兴总体空间格局中,是仲恺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之一。同时,也是该区唯一争创“百千万工程”示范镇的乡镇,所以定位南部生态休闲旅游,打造山水沥林乡情游。中部借力英山片区建设,聚焦面上成效村基础设施提标升级,所以定位中部圩镇崛起,改变“旧圩镇”,实现“新风貌”。

好的发展模式是成功的一半。在仲恺高新区甚至惠州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上,沥林镇是一片热土,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优势,优质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平台项目集聚于此。沥林镇巧用“南北战略”模式,将北部发展为高端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多向型经济;南部打造为美丽宜居、休闲旅游乡村,实现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如果说优异的区位优势隐藏着发展潜力,那么合理的产业布局则能有效增强发展后劲。沥林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一小时生活圈内,与东莞市谢岗镇、桥头镇接壤。赣深高铁、潮莞高速、博深高速、莞惠城轨等穿城而过,综合交通体系交错互通,发展潜力大。旭硝子、安姆科、晨光等一批国内外优质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开花,中集、松海、鹤湾5G、碧桂园等4个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成效显现,成为沥林镇打造现代产业新城的最大潜力和最强助力。

“能够入选‘镇域经济500强’,我们都感到很高兴,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南北战略’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以后可以很骄傲、很自信地跟大家介绍,我们是仲恺沥林人。”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党委书记钟小君说。

工业支撑

产业发展扩量提质,集群经济跑出加速度

企业活则经济活,镇域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

2022年,沥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8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28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12亿元,同比增长23.4%。今年上半年,沥林镇完成GDP30.43亿元,同比增长11.7%;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17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5亿元,同比增长66.3%,其中,工业投资总额33.23亿元,同比增长58.7%。

数据持续增长的背后,彰显的正是沥林镇民营经济的韧劲与活力。

近年来,沥林镇依托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连片“工业发展带”,将“产业”作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谋划重点和突出特色,新引进项目质量显著改善,规模、单产、税收等指标大大提高,产业发展实现扩量提质,集群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截至目前,全镇共引进重点项目36宗,投资总额超30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超880亿元,可创年税收收入21亿元,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4家,比2021年增加26家;高企存量达87家,比2021年增加34家。

位于沥林镇北部英山片区的中集(仲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

中集是沥林镇打造的4个重点产业平台之一,总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光电显示、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目前已引进94家深莞优质企业落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启动上市计划企业3家。入驻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年纳税达3亿元,汇聚人才近2万人。

此外,沥林镇成功引进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安姆科(惠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晨光文具等一批国内外优质龙头企业,中集、松海、鹤湾5G、碧桂园等4个重点产业平台共引进企业221家,已投产123家,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今年以来,安姆科、海弘科技、华南晨光、宇皓等新投产企业更是成长迅速,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为沥林镇经济行稳致远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消费引领

结合资源禀赋特点,积极培育消费场景

今年6月,沥林镇举办第二届荔枝文化节,现场人头攒动,甚是热闹。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统一规划了沥林镇荔枝交易市场,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为果农打开销路实现致富增收,同时,培育了群众消费场景。

这是沥林镇积极培育消费场景,激发释放消费潜力的其中一个举措。

为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沥林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特点,打造“一带三道十组团”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聚焦“一村一品”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在泮沥村体验农事活动、休闲垂钓农旅半日游;在君子营村欣赏田园风光,体验荔枝采摘和研学新业态;在企岭村欣赏梯田美景,共赏茶园风光,漫步网红滨水栈道;在罗村村感受莫家拳发源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秀美、古韵的文化之旅……

李旭东介绍,依托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沥林镇精心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带文旅线路,并且特别制作了小程序,为游客提供本地特色美食、精品酒店等推荐,游客朋友可快速获取吃、住、行、游、购、娱等所需的文旅服务。

暮色降临,夜经济“出场”。沥林镇英光村委会旁的夜市街热闹了起来,烤生蚝、麻辣烫、炒粉炒面等小摊美食香气诱人。“晚上下班出来转转,尝尝美食,感觉生活丰富很多。”在附近上班的企业员工说,下班后,经常相约一起聊天吃美食。沥林镇通过打造夜市街、商业街促进消费,盘活英山片区夜经济,留住产业园区的“烟火气”。

不断优化的消费环境更是吸引了高端医疗企业落户。

8月中旬,以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广东隽逸综合医院有限公司落户沥林英光片区,并正式对外营业。该企业负责人李小峰看好沥林的发展前景,计划继续追加投资。

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沥林镇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49.8%;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0.86亿元,同比增长54.4%。

人才蓄力

打出“引留育”主动拳,持续构建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更是重要保障。沥林镇域经济收获“出圈”的成绩,离不开该镇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持续构筑人才“蓄水池”带来不断优化的学习成长和干事创业环境。

8月25日,沥林镇邀请了近50名沥林籍大学生参观英山片区高新企业,了解家乡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这是沥林镇为凝聚青年学子力量,吸引人才回乡而开展的大学生座谈会。

“我们会把沥林建设好、发展好,用实力吸引你们回来,相信我们的沥林会越来越好。”座谈会上,钟小君勉励沥林青年学子奋发读书,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实施‘百千万工程’,不仅要引聚青年人才,更需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沥林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党委副书记阳青祝说。

今年以来,沥林镇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等方面打出三招主动拳,为推进沥林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为“百千万工程”汇聚青春动能。

引进“好苗子”,依托平台引才入沥。科学合理设置职位条件,2023年新招录公务员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学历水平、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诚邀香港青年乡亲回乡参观,为有意愿返沥的青年造册登记。据悉,目前已吸引2名沥林籍香港企业家回乡投资,预计总投资2797万元。

留住“好人才”,暖心关怀留人驻沥。一方面,打造沥林青年人才驿站,通过“驿站+”的服务模式,为来沥、留沥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平台,如今年5月开展的“活力沥林 ‘音’为有你”青年人才交流活动,缓解青年人才工作压力,凝聚青春力量。

育出“好能力”,专职培训培优助沥。开展沥林镇2023年“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党员进党校暨年轻党员干部党性提升培训班,帮助年轻干部克服“思想恐慌”“本领恐慌”;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深入了解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发展规划、意见建议及困难等情况,不断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长效机制。

经济动力、消费活力加上人才蓄力,一幅产业兴、生态美、民众富的画卷正在沥林镇徐徐铺开。“镇域经济500强”的入选实力和发展潜力,也将成为沥林镇迈向未来的底气。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何挺玲 赖晓平 罗卓琳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